書籍資訊:(資料來源:博客來)

1. 宣傳詞

  本書集結林斯諺擅長的本格推理小說四篇,創造了「林若平」這個類似探長的腳色,並為台灣推理迷津津樂道

  收錄的〈羽球場的亡靈〉,獲世界權威《艾勒里‧昆恩推理雜誌》(EQMM)刊登肯定,為台灣第一人。

2. 故事簡介

  花蓮天河大學哲學系教授林若平,平時是位戴著銀框眼鏡,舉止斯文、惜字如金的彬彬學者;一遇到犯罪案件,卻彷彿脫胎換骨,眼睛彷如注入活力、分析起案情來井井有條、滔滔不絕。他是個在理性與感性中掙扎的人,看待世界充滿感性,但同時卻又被理智的邏輯所支配。

  某次偶然機會,林若平受邀至霧影莊參加推裡有獎徵答活動,不料當晚山莊主人成為槍下亡魂!對外交通中斷的霧影莊,究竟誰才是殺人兇手?!(〈霧影莊殺人事件〉)。而林若平順利抓出兇手後,自此接受不少來自警方的辦案委託或者一般民眾的私人委託,更陸續偵破不少謎案……(〈羽球場的亡靈〉、〈向日葵輓歌〉、〈霧林村的慘劇〉)

 

 

 

楓雨短評(無劇透):

角色:7/10  邏輯:9/10  布局:8/10  寓意:7/10  類型分:9(推理)/10
總評:8/10

此作收錄了四篇林若平系列的短篇探案,包括獲得第一屆人狼城文學獎(現台灣推理作家協會徵文獎)佳作的〈霧影莊殺人事件〉(當年首獎從缺),以及獲第二屆人狼城文學獎首獎的〈羽球場的亡靈〉。

尤其後者於2014年獲《艾勒里‧昆恩推理雜誌》刊登,為台灣第一人,在此之前,該作還被輔大改編拍成40分鐘左右的同名電影,網路上還能找到畫質稍差的影片,儘管如此還是可以看出製作十分用心,有興趣的讀者可以找來看看。

首先來談談〈霧影莊殺人事件〉,多偵探介入的形式有點像阿嘉莎克莉斯蒂的《底牌》,但因為是短篇,因此人物上簡化了許多,但多觀點剖析犯罪的樂趣仍沒有打折扣,案件也不比後者單純。

〈霧影莊殺人事件〉講述一名推理小說家舉辦有獎徵答,解出謎題者就能受邀至霧影莊,因此霧影莊的住客都具備著一定的推理能力,裡面就包含有具備日本執照的職業偵探、台灣的刑事組長、推理作家,當然還有當時還相對低調的林若平。

在故事開頭的聚餐,同為推理作家的訪客(以下簡稱「訪客作家」)首先發難,指控霧影莊的主人-即舉辦有獎徵答的推理作家(以下簡稱「主人作家」)抄襲自己的作品,甚至那個有獎徵答的謎題就是「訪客作家」發想的,因此「訪客作家」才能正確回答並前來山莊,目的就是要揭露「主人作家」的真面目,但「主人作家」只聲稱自己並未看過對方的作品,希望私下溝通這件事情。

沒想到第二天早上,「主人作家」被發現在自己的房間槍殺身亡,留下的死亡訊息指向「訪客作家」,眾人也很快從「訪客作家」的房內找到兇槍,不過這畢竟是推理小說,這當然不是案件的結束,反而是推理的開端。

這篇故事和後面的〈向日葵輓歌〉以及〈霧林村的慘劇〉都充分發揮了「福爾摩斯式」的推理,從細微的不尋常以小見大,進而推導出與案件表面看來大大不同的真相,儘管因為篇幅因素壓縮了對林若平的描述,但是因為是多偵探的互動模式,從各偵探切入點的不同,也可以看出各自的性格,而故事結局林若平的行動,也可以看出其冷靜的性格和道德判斷。

第二篇〈羽球場的亡靈〉與此部短篇集的其他三篇不同,著重的是比較大一點的「不可能犯罪」的布局,因為案件過於詭異,答案也就相對單一,是讀者可以自行挑戰的推理題型。

故事講述閉鎖的羽球場出現了一具屍體,屍體周圍還圍繞著羽毛球,羽球場前一晚直至閉館前都還有球隊在練習,隊員也對場地做了詳盡的檢查,並由管理員確實上鎖,卻在一早開門時見到了屍體,到底是怎麼辦到的?

這則短篇林若平發揮了安樂椅神探的特質,案件細節由張組長提供,林若平審視後立刻指出兇手,由張組長出面逮人並驗證結果,最後再到林若平的居所報告結果,林若平過程中沒踏進犯罪現場一步,充分展現安樂椅神探的趣味。

第三篇〈向日葵輓歌〉,時間線發生在〈羽球場的亡靈〉之後,因為林若平在前案證明了自己的能力,因此這次能在案發的第一時間被邀請至現場,而安排這樣的看現場橋段也是有意義的,這起案件正式透過現場幾樣看似尋常的跡證破解。

案件在推理作品中相對單純,就是一名女學生在教室裡被刀刺殺,但也因為沒有一個顯眼的著力點,所以推理起來也相對吃力,儘管作者還是一如既往展現縝密的推理技巧,但全篇的偵查稍微枯燥和細碎了些,非推理迷可能會覺得吃重。

另外也因為案發現場相對開放,因此嫌疑人的範圍也比較發散,嚴格來說不能算是封閉的本格推理,但林若平對現場跡象的「福爾摩斯式推理」和〈霧影莊殺人事件〉同樣精彩,是值得稱許的地方。

第四篇〈霧林村的慘劇〉和前篇類似,現場都因為相對開放而難以達成封閉推理,但比前篇聰明的地方在於,這次林若平不需要找出犯人,只需要回答某個特定人物有無嫌疑的是非題,因此推理的封閉性比前者還要完備了些。

故事講述一名出國留學的遊子回鄉後發現青梅竹馬遭人欺侮,因此便上門找那名輕薄的男子理論,沒想到第二天男子卻死了,而林若平的任務,就是斷定這名游子到底有沒有犯罪嫌疑。

故事氛圍瀰漫著一股懷舊感,價值觀保守的年代、科技相對落後的鄉村,如果適當加入台灣特色的話,或許會是一篇不錯的鄉野推理,不過推理基調或許就會被拉走,因此也不能太做苛求。

整體而言,這部短篇主要在呈現林若平的邏輯思維,儘管對私人面以及其所擅長的哲學領域著墨不多,但了解一名偵探的演繹邏輯也同樣重要,而且也可以看出作者短篇推理的爆發力,是一本推理迷不該錯過的佳作。

 

 

如果想了解更多台灣推理的作品,歡迎關注FB專頁台灣推理推廣部

 

也歡迎追蹤我的粉絲專頁楓雨的創作者筆記

 

 

同場加映:

臥斧—碎夢大道—無名偵探的尋人之旅

既晴—感應—平民偵探的奇想推理

既晴—別進地下道—怪奇偵探的初登場

arrow
arrow

    楓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