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資訊:(資料來源:博客來)

1. 宣傳詞

  絕對不要在深夜看這本書。——《別相信任何人》作者S. J. 華森

  精湛聳動,令人坐立不安的小說。——《控制》作者吉莉安.弗琳

    改編電影由《阿甘正傳》金獎導演執導,2014年國際驚悚作家協會最佳小說獎,《環球郵報》2013年百大好書,亞馬遜網站2013年度二十本好書之一,2013年《出版者週刊》春季推理恐怖小說十大好書之一,20133月美國獨立書商協會Indie Next Pick好書,每月好書俱樂部精選好書、亞馬遜20133月選書

2. 故事簡介

  大衛.厄曼在大學教授宗教故事、神話,精研約翰.密爾頓的作品《失樂園》,以及《聖經》裡的撒旦,還有古文明中的惡魔活動。他雖然是惡魔專家,卻是無神論者,深信魔鬼、天使、天堂、地獄……是人們憑空捏造的產物。

  大衛為暫時擺脫氣氛低迷的家,接受來源十分保密的邀約,帶黛絲到威尼斯,觀察某種神祕現象。在威尼斯聖十字3627,接待大衛的人留下手電筒和錄影機就匆匆離去。他在僅能以手電筒照明的情況下,拍攝到令人啞口無言的景象。

  驚慌失神的大衛逃出聖十字3627,回到旅館找黛絲。這時,耳邊有聲音催促他去旅館屋頂——只見眼神詭異的黛絲,一腳站在屋頂邊緣,一腳懸空。大衛抓緊黛絲的手,但她卻用力掙脫。接著她雙手大張,猶如飛翔的翅膀,隨著氣流緩緩墜落。墜落之前,黛絲用盡所有力氣對大衛說出她的懇求:找到我。

  《惡魔學者》描述一個人心如何擺脫憂鬱、對抗心魔、重拾希望的感人故事。全書融合《失樂園》的字句與《聖經》的人物典故,是喜愛《歷史學家》與《達文西密碼》的讀者不能錯過的文學驚悚小說。電影版權已經由環球影業取得,將由《阿甘正傳》導演勞勃.辛密克斯(Robert Zemeckis)執導。

 

 

楓雨短評(無劇透):

角色:8/10  邏輯:7/10  布局:8/10  寓意:9/10  類型分:9(驚悚)/10
總評:8/10(強烈推薦)

一如官方的故事簡介所述,這本書直接讓我想到了丹布朗的「羅柏蘭登系列」,同樣以一個經典作品作開端,透過對作品的解謎,展開一段驚悚的冒險旅程。因此在閱讀的過程中,我總會忍不住思考,如果丹布朗會怎麼寫?首先惡魔絕對不會是真實的,相對於「惡魔學者」將惡魔具象化,羅柏蘭登教授肯定會說「失樂園」的惡魔不過是一種隱喻,然後引經據典,最後推導至某部作品或某座建築的密室。再來,就是丹布朗每部作品必定安插的「反轉角色」,閱讀「惡魔學者」倒是不須有這樣的擔心,而且作者似乎也無意讓讀者有這樣的困擾,大概是不想模糊了本書的主題人心。

我很喜歡書裡的兩段話:

「天堂之戰從未以地獄當戰場,也不曾出現在人間,戰場在每個人的心底。」

「反基督派會帶著說服而非摧毀的武器前來,野獸不會從海底現身,而是從你心裡,你們每一個人都是如此,一次一個,以你個人的沮喪、挫折與悲傷出現。」

這兩段話傳達著類似的意思,有點像電影版「驅魔神探」中,基努李維飾演的男主角所說的,「人類不過是上帝和撒旦的一場博弈」,正邪對決或許不像神話想像的雷電交加,而是以人心作為戰場。此作的另一段更能闡明這個觀點:

「從魔鬼學的立場而言,這是撒旦在接受教育,而非人類。」

「人類可以用愛克服邪惡,無須運用其他超自然力量。」

此作乍看像普通的驚悚作品,但是細讀的話,會發現是思想根基深厚的文學作品。而且以小說的開放式結局,縱使不將它視為奇幻作品,而是一部父親失去女兒後的心靈之旅,似乎也是可行的,如果以此觀之,也會發現處處是隱喻。

如果要說缺失的話,大概就是對惡魔的能力掌握不足,時常會感覺到為了劇情而生硬地讓惡魔的能力忽強忽弱,而且關於惡魔名字的問題,雖然是從驅魔儀式中發想而來的,但幾處細節又和驅魔儀式相矛盾(比如說念名字應該是讓惡魔的能力變弱,但此作反倒說讓惡魔能力變強,而且後來主角念出名字後也沒出現特別的效果),這也是讓我不解的地方。

整體而言,可以視為奇幻版的「地獄」(丹布朗的小說,而不是那部慘不忍睹的電影版),也可以視作恐怖版的心靈雞湯,或者文學版的恐怖小說,此作完美融合了眾多元素,是值得一看的作品。

 

同場加映:

arrow
arrow

    楓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