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資訊:(資料來源:博客來)

1. 宣傳詞

    寫給懷念、曾相信童話故事,卻已經長大的你/妳們──結合電視劇集重磅企劃,華文推理全新原創系列華麗開展!概念致敬《令人戰慄的格林童話》、「黑/白乙一」風格的台灣社會殘酷物語!

  「我以為我是即將與王子相戀的仙杜瑞拉,殊不知自己只是那雙連結他們重逢用的玻璃鞋……」

  《聽說》名導演鄭芬芬、各大文學/劇本得獎作家游善鈞──驚艷推薦!

2. 故事簡介

  生父早逝、與繼母相依為命,在學校亦遭受霸凌的國中女孩怡萱逃家後,在公園結識了一位年齡相仿的聾啞少女小薇。正當慶幸有了相依夥伴時,對方卻提出了與她暫時「交換身分」的奇妙要求,怡萱於是與小薇的男友、前來尋人卻患有「臉盲症」的杰爵相遇,卻慢慢發現這位脾氣暴躁的「王子」其背景絕不單純……

  另一方面,菜鳥刑警哲倫與同僚正在隱密旅館進行保護貪汙案汙點證人的重要任務,卻在買晚餐回來後發現兩位負責看守的前輩員警、汙點證人全數慘死在上鎖的房門內。房間鑰匙放在其中陳姓員警的口袋內,而犯罪凶器也被認為是他的9mm制式手槍,莫非這只是警局同事間的內鬨?然而現場經彈痕檢驗後發現還少了一顆彈殼,綜合其他不自然之處,證明這是一椿不可思議的密室殺人事件!而哲倫越深入調查,就越發現幕後牽扯到警界根深蒂固的腐敗黑幕……案發時住在同一間旅館的「王子」杰爵與灰姑娘,又在謎團壟罩的黑霧中扮演什麼樣的關鍵角色呢……?

  孰為善、孰為惡?因「一時好玩」的小奸小惡引發的現代人性悲劇!結局一轉再轉、剝開天真糖衣下的毒藥,竟是如此甜美又苦澀!

 

 

楓雨短評(無劇透):

角色:7/10  邏輯:7/10  布局:7/10  寓意:7/10  類型分:7(推理)/10
總評:7/10

看書訊,原先以為是類似湊佳苗那樣沉重的暗黑喜劇,標題也讓我想到了島田莊司的「飛鳥的玻璃鞋」,畢竟後者的核心也是自仙杜瑞拉童話,尤其主角深受霸凌,更像是童話故事中的灰姑娘。

不過實際翻閱後,才發現故事氛圍比較接近日劇「SPEC」那般的輕喜劇,除了裡面的女警官Tina同是一名倨傲不羈的天才警官,作品的許多情節也透著日式的冷幽默,如果是像我依樣習慣日劇節奏的讀者,應該會看得很開心。

作品以女主角怡萱的霸凌經歷作開場,情緒層層堆疊,直至怡萱連最後一絲的溫存也失去了,對於家不再有任何眷戀,決定逃離這塊熟悉的地方。儘管後面的主基調是輕鬆的,但前面的悲情橋段也處理得相當不錯。

緊接著第二章開始,畫風就漸漸轉為明亮了,雖然刑警哲倫帶有失去妹妹的暗黑過去,但因為密室殺人案帶來的超現實感,而且陸續登場的角色都帶著強烈的性格色彩(多天不洗澡的旅館老闆、在案發現場說睡就睡的女警官Tina),很快就把故事的沉重分為給沖淡了。這時候比起湊佳苗的暗黑社會派小說,風格更趨近於古典的本格推理作品。

也因為命案這段太過歡樂,當視角再切回逃家的女主角時,主角身上的悲劇性也漸漸淡去了,就連原以為會更增添灰暗色彩的「臉盲」杰爵,也轉成一個增添歡樂氣氛的角色,「臉盲」不再是悲劇,反倒成了創造喜劇元素的因子。

之後作者用很長的篇幅讓角色交互作用,散發出更完整的化學效應,並為最後的結局預留伏筆,因為牽涉到關鍵劇情,就暫且按下不表,總之中間一大段讓人看了覺得很暢快,也不會有太大的負擔,算是謎題到結局的中場休息。

最後,作者也用了一個比較破格的方式作了結局,整段過程透著強烈的影像感,也具備大眾小說的懸念和娛樂性,算是很優秀的結尾。

如果要說缺點的話,比較小的事情是宣傳走向和內文風格不相符,宣傳著重在故事的悲劇性,但是內文整體比較偏向東川篤哉式的喜劇推理,可能會讓目標讀者錯失這本作品,這是作者比較吃虧的地方,不過這就是出版社需要煩惱的事了。

另外就是推理的部分,看得出來作者有特地研究過鑑識科學,這方面表現得非常優秀,但對於本格推理迷而言,或許會有小犯規的地方,這一樣留待之後「楓雨讀書會」再做討論,不過可以先說結論,如果不強調本格的話,不算是大問題。

(以下有劇透)

 

 

 

楓雨讀書會(以下透漏本作詭計,未讀者請迴避)—密室的鑰匙交給誰:

以下會透漏本作詭計,請尚未讀過的網友迴避。

確定都迴避了嗎?

總之我要講了,首先前面說有點小犯規的地方,在於本作用到了「敘事性詭計」,其實也不能算是甚麼犯規,畢竟從克莉絲汀的那本經典作品開始,這樣的詭計已經漸漸被推理迷所接受,而且論娛樂性,這也是非推理迷最愛的詭計之一。

以我個人而言,一個成功的「敘事性詭計」應該包含兩個關鍵要素:首先是消極面,也就是兇手帶入後,前面的敘述必須合情合理,套句既晴老師張鈞見系列中的經典台詞,那就是「可以隱瞞,但不能欺瞞」;再來就是積極面,那就是在公佈最終解答前,必須有一項關鍵物證能夠指向兇手,也就是說不能只是因為兇手帶進去合情合理,就聲稱證明了推理,這樣反而會讓人有爛尾的感覺。

如果做到第一個條件的話,就可以滿足非推理迷的娛樂性了,但是第二個條件才是推理小說家展現真功夫的地方。可喜可賀的是,這兩個條件在此作中都實現了,是值得嘉許的地方。

不過還是要提出一個小小的建言,那就是作為一個密室案件,即使最後是透過敘事性詭計解決,但是至少要先排除物理性詭計,而且最後的關鍵證據也是在於屍體擺位,所以建議能夠附上示意圖,否則純文字還是會讓人看得有點亂。

最後,就是結局的部分,其實如果跳過中間直接看頭尾的話,那種悲壯感其實是可以營造得很強烈的,但是因為中間的喜劇橋段將故事的灰暗色彩打散了,所以最後的情感就變得比較沒那麼濃烈。

在這裡我又要拿我心目中的神作—日劇「SPEC」來做比較了,我認為「SPEC」最成功的點在於,它能在喜劇和悲劇間收放自如,當然部分得歸功於劇中那悲壯的配樂,但編劇的功力也占了很重要的部份。其實跟篇幅也有一點關聯,如果展延成兩倍的字數的話,故事情緒應該可以展開得更好,畢竟一個少女因為種種壓力離家,最後自己一個人生活下去,這單看大綱就讓人揪心的題材,如果最後只成了作品的配色,實在會覺得可惜了點。

arrow
arrow

    楓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