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資訊:(資料來源:鏡文學)
1. 故事簡介
在一個寒流來的冬日,一位父母雙亡的大學四年級女孩,孤身一人帶著六十萬現金來到徵信社,只為了尋找殺害弟弟的兇手。
應下委託的探員鈞見,跟隨女孩重回一年前的車禍肇事現場,居然找到了當時車禍遺留下的撞擊碎片,也讓探員懷疑案情並不單純......。
2. 作品連結:點此
楓雨短評(無劇透):
角色:8/10 邏輯:8/10 布局:8/10 寓意:8/10 類型分:8(推理)/10
總評:8/10
沒有怪奇、沒有魔法、沒有奇蹟,【泡沫之梯】褪去了過往張鈞見系列色彩鮮明的元素,事件的開始僅是一起車禍。
福爾摩斯說過「反常的跡象往往是引導而非障礙。」也說過「無法解決的案子只是那種平淡無奇的案件。」也就是說,儘管早期本格推理喜歡專注在不可思議的案件上,但那些過於炫目的案件,反而更容易留下可供推導的線索,有時候最難以解決的案件,會是那些表面上看起來最平凡無奇的。而這樣一起車禍的開場,可以說是張鈞見系列跳脫了華麗的犯罪詭計,而返璞歸真的作品。
車禍總是發生在一瞬間,沒有在這一瞬間抓住兇手,那破案的機會就微乎其微了。
車禍肇逃的證據,就像泡沫一樣,轉瞬即逝。
這兩句話勾勒出了「肇事逃逸」的案件調查輪廓,也點出了【泡沫之梯】這個篇名所隱藏的第一層意涵,通往真相的道路就如一顆顆泡沫所構成的階梯,隨著時間逐漸降低存在的可能,本質也如泡沫那般脆弱。
故事講述一名與弟弟相依為命的姊姊,弟弟在平安夜打工下班途中發生車禍身亡,肇事車輛逃逸無蹤,於是姊姊來到徵信社,委託尋找兇手。
相對親民的設定,讓讀者對於委託者的情緒更有帶入感,儘管沒有奇巧的詭計,在樸實的證據調查上,也很容易隨著調查的進展一上一下,甚至發出發自內心的嘆息。
熟悉張鈞見系列的讀者可能覺得不習慣,但如果仔細分析的話,撇開案件性質不同,其實系列角色的性格並沒有太大的變動,你還是可以見到熟悉的張鈞見和馬如紋,甚至呂益強也短暫客串了一下。
但同時讀者也會發現這些人改變了,不是忽然換了一個人,而是因為面對不同事件,發展相對的因應方法,其實想想也對,畢竟人家是開徵信社的,怎麼可能每次都是驚天動地的案件,也該有些清粥小菜吧!
要說這篇故事另一個不變的地方,就是廖氏徵信社的核心:人心的謎團。
雖然案件單純,但真相未必也同樣簡單。因為是中篇小說,大家點上面的連結應該很快就能看玩,所以就不再討論下去了,只能說既晴老師將人性寫得很真,也把張鈞見系列最黑暗寫實的一面給挖出來了。
看鏡文學的留言,有讀者以為這篇小說還沒完結,筆者不知道既晴老師會不會再寫下去,但對我來說,這個故事已經結束了,這是一個關於選擇的故事,當那個選擇確定了,那也只會有一個結果……
只是那個結果,我們都不忍說。
如果想了解更多台灣推理的作品,歡迎關注FB專頁台灣推理推廣部
同場加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