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資訊:(資料來源:博客來)

1. 宣傳詞

  七個亟待修理的故事,臺灣近三十年間重大社會案件改編。

  七個小說作者,七宗詭譎案件。他們都遇到一個不請自來的找碴網友──阿鬼。在作者們自認推理情節天衣無縫時,阿鬼卻一一指出箇中破綻,來訊警告。

2. 故事簡介

  〈敲木頭〉──頗負盛名的大文學家,志得意滿地寫了推理小說,描寫國外回臺偵探客觀審慎、重視科學證據,終於在一起殺警槍擊案中,協助警方找出原本遺漏的嫌疑人……

  〈沒有你我無法微笑〉──熱門文學雜誌上連載了一部討論度極高的小說,連載到劇情高潮之處,作者出了車禍忽然離世,墜橋的男主角是他殺還是自殺,成為懸而未決的謎團……

  〈英雄們〉──即將退休的警察爸爸與愛好文學的兒子,兩人平常關係冷淡,對彼此的世界並不理解。直到爸爸住院,說起三十年前偵辦的一樁綁票案,兒子決定改編成故事《英雄們》在部落格連載……

  〈我們和他們〉──在熱愛推理的男友鼓勵下,銀行女職員開始以「安樂椅神探」的探案模式,連載這部描繪星際犯罪的科幻推理小說;直到網友阿鬼來信,指出「安樂椅神探」的盲點……

  〈大大的小黃〉──長髮、手槍、通聯紀錄,不在場證明與目擊證人,一篇關於護樹志工與計程車槍擊案的精采推理故事,獲得文學奬首奬,小說新秀才開心即將踏入文壇;看到阿鬼來訊,他才驚覺文中犯罪推理情節有重大瑕疵……

  〈比蒼白更蒼白的影〉──出了四十九本暢銷言情小說的作家,終於有機會寫作私下最喜歡的驚悚懸疑推理。作家隱瞞身分潛伏網路論壇,忽然看見熱烈的討論串中斬釘截鐵冒出一句,「這部小說一定會有續集。」……

  〈被感染的愛〉──警察與粉領族的系列愛情故事,對男女主角人生階段描繪深刻,緊扣著那幾年社會重大事件。這部暢銷之作連載了多年即將進入尾聲,作家卻因為新來編輯所提出的疑問,對結局陷入長考……

 

 

楓雨短評(無劇透):

角色:9/10  邏輯:9/10  布局:9/10  寓意:9/10  類型分:9(推理)/10
總評:9/10

七則小說短篇,代表著七個現實發生的冤案,很慚愧地,我只聽過第一個鄭性澤案,甚至對於鄭案的內情也不甚了解,不是作為一名推理迷的慚愧,而是身為一個身處同樣時空的一個人,對於周遭一無所知的慚愧。

為了避免破壞閱讀樂趣,案件細節會在下面的「楓雨讀書會」才作討論,但如果不打算閱讀這部作品,錯過這幾個案件也有點可惜,因此羅列如下:鄭性澤案、后豐大橋墜橋案、邱和順案、杜氏兄弟案、林金貴案、謝志弘案、呂金鎧案。

這部小說不直接寫冤案,甚至也不直接用小說人物作影射,而是創造了「小說中的小說」,冤案成了書中作家們筆下的題材,而且不約而同都在完稿後收到了匿名「阿鬼」的質疑信,挑戰作家預設的結局,並且最後都成功翻案。

因此,這除了一本關於冤罪的書,其實也算是一本推理小說的創作教程,裡面反覆強調了書中角色性格的一致性,對應到了現實冤案的推理,也反映了推理小說常見的盲點,就是在過度注重詭計的同時,往往會把角色工具化而失去人性。

對於調查和推理,作者很仔細分析了各種科學辦案的極限,以及人證和口供的偏差,對客觀和主觀物證都做了一個檢討,這不只讓讀者對於刑事案件能更加瞭解,對於有志於推理小說的創作者來說,也是一本很好的工具書。

儘管這部短篇集寫的是比較嚴肅的冤獄題材,但作為一部大眾小說,此作也沒有失去它的娛樂性,而這部小說勾起讀者好奇心持續看下去的,除了各短篇精巧的鋪排外,就是貫穿全作的神秘人物「阿鬼」。

如同平時閱讀推理小說的習慣,從第一篇開始筆者就忍不住輪番懷疑小說中的出場人物,因此當最後一篇看見阿鬼猝不及防地直接出現在眼前時,其實是有點失望的,但是在看到最後一篇的尾聲時,才發現自己又被作者擺了一道。

整體而言,這是一本受眾面很廣的小說,想看推理的可以看案件的推理,想看冤獄的也能看見冤獄的翻案以及人文關懷,如果本身就是創作者,也可以從這部作品汲取不少的養分,文學本來就不只有一面,端看讀者如何取捨。

 

 

楓雨讀書會(以下透漏關鍵劇情)—修復、牢記、戒慎小心:

以下有劇透,為了避免破壞閱讀樂趣,請未讀的讀者迴避。

第一篇〈敲木頭〉寫的是鄭性澤案,作者著重在現場證據的解釋,或許正是因為看多推理作品所帶來的壞毛病,許多偏離常規的小細節,常會被視作疑點而大書特書,從而忽略了更明顯的證據,甚至因此曲解了實情。比如說鄭性澤案便是如此,因為彈殼落點和彈頭射入角度的異常,將原本看似單純的案件翻了過來,到頭來反而無法解釋更確鑿的證據,造就了一起遺憾的事件。

第二篇〈沒有你我無法微笑〉寫的是后豐大橋墜橋案,著重在第三者證詞的可信度,這篇也做了比較大的改編,因為現實案件看不出證人改變證詞的動機,小說便著重在動機的補足,儘管現實未必會有那樣切實的動機,但也提醒了我們不能完全依賴人證,有時必須同時檢視客觀證據,並利用客觀標準檢視人證的可信度,詳細內容大家可以查詢原案,最重要的應該是監察院的那份報告書,裡頭列舉此案多處過度依賴證人的地方,也強調了現場模擬的重要性。

第三篇〈英雄們〉寫的是邱和順案,這篇著力點與〈敲木頭〉類似,但作家身分設定為當年辦案刑警的兒子,透過另一方的角度透露出過往時代的悲哀,以及刑求者的掙扎和贖罪。

第四篇〈我們和他們〉寫的是杜氏兄弟案,實際查了之後才發現這則新聞其實幾年前曾經偶然瞥過,只是當時沒有深入了解,這當中牽涉到了兩岸的政治現實,最後很遺憾地成了一場悲劇,因為年代接近,我們更該引以為戒。

第五篇〈大大的小黃〉寫的是林金貴案,此篇與〈沒有你我無法微笑〉相近,同樣是談到了證詞的可信度,不過相對於前篇談的證人本身的惡意,此篇比較是在探討在毫無惡意的情形下,證詞也有可能會產生的偏差。

第六篇〈比蒼白更蒼白的影〉寫的是謝志弘案,此篇著重在犯人本身的性格上,有點人格側寫的感覺,儘管不應該過度依賴人格側寫,但對於釐清犯案疑點也很有幫助,此案便是透過犯案過程中的不協調,找出翻案的關鍵點。

第七篇〈被感染的愛〉寫的是呂金鎧案,此篇談到因為科學鑑識的進步,所以過去的鑑識報告如果重新檢視的話,可能會有不同的結果,比如說基因鑑識就是一例,舊技術無法排除嫌疑的犯人,可能就可以利用新技術得到翻案。

這些案件雖然在小說中都得到了修復,但現實中還有許多平反工作尚未完成,寫下這些,無非就是想喚起更多注意,並且在未來更加戒慎小心,不要再釀成新的悲劇。

 

 

如果想了解更多台灣推理的作品,歡迎關注FB專頁台灣推理推廣部

 

同場加映:

臥斧—溫啤酒與冷女人—七情六慾的群像劇

既晴—網路凶鄰—跨時代的社會派推理

既晴—泡沫之梯—怪奇偵探張鈞見的反璞歸真

arrow
arrow

    楓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